案例背景
毒品猛于虎,吸食毒品不但使戒毒人员免疫力下降,各种生理机能遭到严重破坏,更在心理上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阴影和障碍,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心理问题如约而至,大大增加了戒毒人员自伤自残自杀的概率。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帮助戒毒人员情绪减压、调整认知、建立自信,提升自我审视的能力。
案例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刘某,男,29岁,小学文化,已婚,个体,河北人。
1.家庭背景该戒毒人员从懂事起就在父母的争吵声中度过,父母从不会因他的存在而有所收敛,即使在他觉得承受不住跳出来制止的时候,这种情景也从未改变过。父母均嗜好赌博,在其幼小时经常带他游走于赌场之中。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后随同父母经营水果贩卖生意,家境较好。曾在看守所任职辅警,因吸毒被辞退。婚后育有两子,感情一般。经常沉溺于游戏,对妻儿关心很少。每次刘某在外惹祸后,其父都会用花钱的方式解决问题。父母及妻子在其社区戒毒前均不知其吸毒行为。家人知其吸毒后表示很失望,尤其是母亲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2.吸毒史年5月因吸毒被行政拘留转社区戒毒。年6月因再次吸毒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曾有毒驾经历,出现幻觉,造成经济损失。
3.自杀史曾和相恋四年女友分手后有过烧炭自杀的经历,同期开始赌博、吸毒。四年前母亲查出子宫癌早期后,对其打击较大,家庭境况负担较重,时有轻生的想法。年5月因感觉生活没意义,以开煤气的方式再次自杀,两次均被父亲救下。曾在吸毒过程中有过自残行为,用手掌猛击钉子,至今仍留有疤痕。
4.入所表现刘某入所后,心情烦躁,多愁善感,经常不明原因哭泣、独坐不语、头痛、失眠,脑中经常回现自杀情景,经常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宿舍关系紧张,消极怠工,不愿与民警和其他戒毒人员交流。当民警与其谈话时,刘某要求民警体罚无果时,自行脱下拖鞋猛抽自己耳光,后多次乞求民警要求独居。在同屋戒毒人员谈话中得知可以复议时,刘某寻求民警的帮助,当得知因有社区戒毒经历成功机会很小时,遂产生自杀的念头。
(二)实施目标及实施方案
1.确立目标
鉴于刘某的情况,咨询师对其进行了心理测试,其中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为:躯体化2.67,强迫症状4.69,人际关系敏感4.67,抑郁4.53,焦虑4.19,敌对2.82,恐怖3.28,偏执3.82,精神病性4.09,其他4.28,自杀倾向5,总分分。刘某极度不佳心境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已经处于精神压力的极限状态或崩溃状态,这种不良状态使其处理事情的能力受到严重干扰。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75,属于重度抑郁。综合获得的危机信息,结合家庭背景、吸毒史、自杀史、入所表现等情况,心理咨询师对个案信息进行评估,心理矫治中心全体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就刘某的情况进行研判,指定心理咨询师对刘某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制定了危机干预的目标及实施方案,确立目标如下:1、近期目标。及时干预找出症结,促其放弃自杀想法。2、中期目标。改变不良认知行为及应对方式,树立自信心。3、最终目标。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理性生活,理性思考。
2.方案实施
(1)建立信任关系,找出主要症结
心理咨询师初次见到刘某,对其印象颇深,高高壮壮的形体显示出一个年轻人的模样,但与之年龄相反的是一个颓废的状态,头偏向一边,目光呆滞,身体瘫软靠在墙上,好像整个人都虚脱了一样。他很机械的跟着咨询师来到咨询室,找了个靠墙的沙发坐下,像个木头人一样一动不动。咨询师讲述了工作中的保密原则,当咨询师问到“我能帮到你什么”时,刘某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整个谈话过程很纠结,刘某时而说话时而不语,当咨询师提及家庭的时候,刘某的情绪再度失控,大哭起来。因刘某的防卫心理强,较难产生信任感,对自己出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方式方法,想要寻求帮助,但又担心他人误解,被人耻笑,阻抗较大。因此,需先破除其内心坚冰,消除阻抗,获得理解认同。心理咨询师采取侧面迂回的谈话方式,寻找其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彼此距离,缓解紧张感,使其心理状态逐渐松弛下来,降低对心理咨询师的警惕防卫程度和不信任感,慢慢地刘某在咨询师的指引下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咨询师真正去尊重他的人格,无条件的陪伴,像朋友一样与他交谈,一点点消除他内心的抵触情绪,获得他的认同,建立起信任的桥梁。美国自杀协会主席希尼亚·帕佛认为:“防止自杀最好的办法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应当更广泛的注意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杀的发生”。通过谈话,咨询师最终确定对幼小孩子及病重母亲的牵挂才是其主要症结所在。
(2)利用亲情探访,重塑家庭支持系统
大队民警针对刘某的现实表现,细心观察并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为解开对幼小孩子及病重母亲的牵挂这一心结,大队专门安排刘某与其妻子打亲情电话,并通过多次谈话促使其反省对父母、家庭造成的伤害,唤起其内心对家人的愧疚之情和悔过之意。探访日,心理咨询师对戒毒人员刘某家属进行了探访前沟通,了解了刘某的成长背景及人生轨迹,并从心理学角度对其家属提出建议,巧打亲情牌。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适时利用亲情的力量,为刘某内心注入生活的动力,点燃生活的希望,重新构建家庭支持系统。探访后,咨询师从情感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针对性辅导,刘某情绪有所好转。
(3)多措并举,改变不良认知行为
针对刘某存在的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咨询师和大队民警联手攻坚,达成共识。首先,大队民警启动应急方案,对刘某进行了全天全方位监控,帮教学员如影随形,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刘某的人身安全。对刘某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谈话疏导,在生活中给予适当帮助,使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其次,咨询师对刘某长期服用止痛药物现象提出了用安慰剂替换的想法,现实反馈刘某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在多次的沟通中,咨询师运用尊重理解、接纳共情等咨询技术,穿插暗示、焦点解决、认知行为等心理疗法,不断改变着刘某的情绪和认知;再次,家人态度的转变,从得知刘某吸毒时的愤怒失望到主动探访到期望其好好戒毒重返家园……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刘某。“原来生活是这样美好的”,刘某发自肺腑的说出了这样的话,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4)注入新能量,引导其理性生活
通过咨询师的不懈努力,刘某的思想有了巨大的改变,有了检举他人吸毒的想法,对其他戒毒人员的消极怠工还进行了劝解,掌握了调节情绪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树立了自信心,改良了一些应对事件的方式,宿舍关系趋于良好,精神状态有了很大改变,劳动效率也越来越高,并写下了不自伤自残自杀的保证书,民警对其近期表现评价较高。量表后测结果较为满意,各项分值都有所下降,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咨询师推荐了关于人生、励志、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供刘某阅读学习,引导其理性生活,并在再次探访中破例让刘某和妻儿团聚,幸福感成为刘某勇敢面对生活的又一动力。
(三)效果评价
心理危机干预结束后,咨询师对刘某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追踪回访,大队民警反馈其精神面貌很好,能较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中,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劳动积极,情绪稳定。通过心理危机干预,有效遏制了极端后果的发生,防止了刘某在所期间的进一步过激行为,如自杀或攻击行为。目前刘某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树立了自信心并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他向大队民警表达了歉意,并向咨询师表示自己目前通过心理疏导,已经规划了阶段性的成长目标:在所期间积极参加习艺劳动,习得一技之长,争取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出所后,理性生活,早日自立,担当起家庭的责任,赡养父母,照顾妻儿。该戒毒人员目前心理状况较好,彻底打消了极端想法,心理危机干预达到预期目标。
该戒毒人员主动找到咨询师,反馈其对以往经历的事件进行了反思梳理,改变了一些不良认知,主要表现在:
1.曾认为身体受到折磨,采取自伤自残的行为宣泄心情会好些,是最好的选择方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样做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是脆弱、内心不成熟的表现。
2.父亲能用钱解决一切问题,所以自己是可以惹是生非的,这种想法是幼稚的,纵容自己是对自己的伤害,也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父亲的不孝。
3.父亲和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只是方式不同,但父母的爱是一种没有原则的爱,遇到问题缺乏正确客观的开导教育,连同糟糕的成长环境都与自己赌博吸毒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归根结底,自己对自己没有底线的放纵、缺乏自信与应对能力才是走上赌博吸毒的主要原因。
4.妻子和父母关系紧张,曾事事偏袒父母,认为妻子凡事都是错的,缺乏理性思考,但细想起来,妻子优点很多,认同妻子在教育孩子方面优于父母,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信的性格是正确的,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希望以自身为鉴,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案例思考
1.在此类案例中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移情是很有可能的,笔者认为短期内移情的存在是可以的,不必急于做出应对。当来访者心理真正成长后,这种现象即可消除。
2.在危机干预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插曲,对咨询师来讲随时都是一种挑战,需要咨询师要有更多的耐心与信心。比如在干预的过程中,刘某左上臂新添的十一道划痕。
3.原生家庭环境对戒毒人员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塑造还是重塑,对戒毒人员来讲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刘某的自杀想法及自杀行为,与其家庭成长环境与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终造成性格上的缺陷,欠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生活事件刺激时更易出现心理危机,出现过激行为。
4.细思刘某的案例,其出现自杀想法及自杀行为实属必然.他具备了多项明显的危险因素,比如:具有外部精神因素刺激、失恋,个体挫折承受能力差,长期抑郁,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少正常的情感交流,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长期郁积的不良情绪,吸毒等都是其产生过激行为的幕后推手,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是预防自杀行为的最有效手段。
5.回顾刘某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大队民警在案例处理中,要时刻紧绷安全之弦,保持高度警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落实包夹管控制度,在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