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CK:每天一小段共识指南快速浏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版-17-10
糖尿病伴
抑郁焦虑障碍/重性精神障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13(4):-
(一)糖尿病伴抑郁焦虑障碍
1.临床特点
与普通人群相比,T2DM人群中抑郁焦虑患者更为常见,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倍。约1/4的T2DM或T1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T2DM和抑郁焦虑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双向关系,即T2DM加重抑郁焦虑的发生,而抑郁焦虑增加T2DM的风险。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女性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或产后糖尿病患者也是抑郁焦虑发生的高危人群[]。此外,糖尿病发病年龄、并发症、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社会经济地位均与抑郁焦虑的发生相关。
糖尿病患者合并常见的焦虑相关障碍有广泛性焦虑障碍、躯体变形障碍、强迫障碍、特定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引起糖尿病患者焦虑的常见因素有对高血糖[?]、未达降糖目标[]、胰岛素注射或输液(针头恐惧症、血液恐惧症、低血糖)以及对发生并发症的担忧[]。
除抑郁焦虑外,一些其他心理行为障碍(如认知障碍[?]、人格改变、饮食习惯改变[,?]、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也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很多患者存在超过1种精神心理问题。
2.危害
有证据表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可使生活质量降低,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增加,甚至使患者死亡率增加3倍。同时,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医疗保健支出显著增加。
焦虑使糖尿病患者生活和管理复杂化,主要原因有:
(1)严重的焦虑表现与低血糖症状有很大重叠,使糖尿病患者难以区分焦虑症状和需要即刻治疗的低血糖症状;(2)确诊糖尿病后对于注射和抽血的焦虑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或达到特定的焦虑障碍诊断标准;(3)对低血糖的恐惧,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焦虑障碍的来源,会导致患者刻意将血糖水平维持在目标值以上的水平。3.治疗及管理
心理健康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部分,尽早发现和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帮助患者及早摆脱不良心理、恢复自信,不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但是在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有高达45%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严重的心理困扰没有被发现[]。据估计,仅有约1/3的糖尿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得到诊断和治疗。因此,糖尿病管理团队中应加入精神科医师或心理治疗师共同参与。
对糖尿病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的管理内容包括:
(1)心理状态的评估应始终贯穿糖尿病的治疗:抑郁焦虑评估是一种快速、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判断自身的感受是否存在精神心理问题。早期筛查、评估及监测心理状况,尤其是对有抑郁焦虑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变化(如出现并发症)或存在其他心理社会因素时,应特别注意情绪评估[]。
(2)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认知部分推动对生活有益的信念;行为方面帮助患者学习采取更为健康的行动。心理治疗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和协作护理对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有效。糖尿病管理团队成员最好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或有经验的精神科医师加盟,以便提供更为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初级护理中,协作护理模式证实能显著改善抑郁和血糖控制,节省医疗费用。
(3)转诊:当患者有抑郁症、焦虑症、人格障碍、药物成瘾、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时应将其转至具备糖尿病知识的精神科医师就诊[]。伴有抑郁焦虑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易得到满意控制,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可能高于普通糖尿病患者。
(4)抗抑郁药物治疗: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常作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一线选择药物,同时可能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有研究显示,服用抗抑郁药可使糖尿病患者血压得到控制的几率提高95%。但某些抗抑郁药物可能对血糖控制和体重造成不良影响[?]。
(二)糖尿病伴重性精神障碍
研究表明,大约10%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双向障碍等)共病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罹患T2DM的几率是普通人的2~3倍,女性高于男性[?]。共病糖尿病的患者结局更差,且年龄越大结局越差。
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第二代药物)可增加肥胖、T2DM和血脂异常的风险[],至少12%的接受药物治疗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罹患T2DM。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精神药物(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例外)都有诱发或加重T2DM的风险[]。
研究表明,治疗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高活性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也可导致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导致或加重糖尿病,尤其是使用蛋白酶抑制剂时[?]。云南德宏纳入的例HIV/AIDS患者的研究报道显示[],在该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4%,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男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线BMI≥24kg/m2、最近一次甘油三酯≥1.7mmol/L以及初始抗病毒药物为依非韦伦。
除要注意药物交互作用和治疗不良反应等情况外,共病糖尿病的治疗或管理与普通糖尿病类似,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共病的糖尿病漏诊率达70%,建议在制定抗精神病和抗HIV感染的治疗方案时要考虑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并加强患者或照护者教育,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开始上述药物治疗前,应检查患者的血糖和血脂,询问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吸烟史和特殊疾病家族史。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每月检测1次血糖和体重,治疗过程中体重增加者应进行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内分泌代谢病疾病
CK医学内分泌代谢病知识架构
CK医学内分泌代谢病分级诊疗
CK医学PS:想入专业群的内分泌专科医生可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