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拥有大脑,所以才有了一些思维逻辑,同时也包括一些识别能力、理解能力等,而且我们产生的运动,也会从大脑经过神经传递到身体运动神经元,从而可以控制身体发展。
不过很多人不在意脑部发展,或者是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出现了大脑萎缩的情况,也可见一部分脑发育不良的青少年和婴幼儿患者。如果发觉自己出现了脑萎缩情况,一定要及早预防,那么出现脑萎缩会有哪些征兆呢?不妨了解下!
什么年龄段会出现脑萎缩?
一般来说,脑萎缩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逐渐升高。如果有些人生活习惯不好,比如长期熬夜导致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差。
长期精神压力大的患者也会增加脑萎缩的风险,如果患者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也可能会造成脑细胞缺血缺氧。还可能诱发脑萎缩,而且发病年龄比较年轻。
如果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导致脑萎缩,如果患者脑部有器质性病变,如脑梗塞、脑出血等,也会诱发患者脑萎缩。
大脑开始“萎缩”时,身体一般会出现这4种反应,认真观察!
1.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
脑萎缩多由脑膜炎、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营养不良等引起,早期都有信号。如果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明显下降,就应该怀疑是病了。正常情况下,大脑保持年轻健康,功能正常,记忆力和思维反应正常。
但是,如果最近忘事速度加快,出现记忆力减退、老是忘事、忘记很多常见的事情等情况,这种情况往往预示着有病。需要尽快检查,了解病因,然后对症治疗。
2.运动障碍
大脑逐渐萎缩,就连控制运动的神经中枢也出现功能失调,就会发现运动能力出现了紊乱。在行走和活动中,步态不稳、摇摆不定,即使是复杂连续的动作也不能独立正确地完成。
比如有些人甚至不能走直线,如果他们会游泳、跑步和骑自行车,但最近失去了所有这些技能,则说明大脑有问题,这也是脑萎缩严重时出现的生理变化。
3.睡眠质量下降,头痛
比如睡眠不足,经常出现头晕、头痛,并伴有自言自语、手脚麻木等症状。严重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计算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也会相应下降。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脑萎缩引起的,如果觉得自己是这种状态,医院做相应的检查。
4.性格和行为的改变
性格改变往往是脑萎缩的早期症状,脑萎缩的症状可能包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对孩子和亲戚缺乏感情。生活习惯也比较古怪怪异,性情也表现出易怒,言语也会增多。
尤其是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往往会因为轻微的不适而变得纠结。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家人发生争吵,以及其他平时不会发生的行为。
防止脑萎缩的3个方法要做好
1.加强大脑锻炼
加强脑力锻炼是预防脑萎缩发生的常用方法,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脑力活动,大脑就会变得更加发达,可以更好地保持大脑的健康,从而防止脑萎缩。建议患者平时多读书看报,对大脑进行有益的操作。
2.参加适当的锻炼
参加有氧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身体不适症状,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对脑萎缩性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平时可以适当游泳、散步或慢跑,这样既可以增加身体的协调能力,又可以预防和缓解疾病。
3.积极治疗原发病
临床上,很多脑萎缩患者都是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患者。这些患者不积极治疗原发病,导致脑细胞衰退。
建议患有三高疾病和动脉硬化的人,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生活,避免大脑受到过大的伤害,以免造成脑萎缩。如果慢性疾病患者出现一些问题预兆,一定要及早进行查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