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地址 http://m.39.net/disease/a_9121533.html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此次活动主题为“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最新报告显示,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卒中患病总人数超过万,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俗称为“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脑损伤而造成的一组疾病,往往以缺血性卒中多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患者常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无力,口齿不清或不能讲话、吃饭,走路突然失去平衡,突然失明、耳聋等症状。
发生脑卒中的病人,约75%以上会遗留有长期残疾,脑卒中发生时的症状有可能长期持续下去,难以有明显的改善。许多患者可能会长期卧床,或者步态非常差,走路需要别人协助,吞咽困难者吃饭喝水需要靠胃管进食,部分患者还会有大小便失禁。这些严重的残疾,对病人本身和家属都是一个巨大的痛苦。
普通人群应该如何避免发生脑卒中呢?
脑卒中虽然危害很大,但可防可控,脑卒中重在预防,胜在早期预防。对于脑卒中的预防,普通人群应该要按照有无相关家族史分为两类人去预防,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降低卒中发生率的同时也减轻了个人医疗负担。
第一类是具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这里的家族史包括卒中家族史和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家族史,如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等。如果具有上述家族史,不论年龄老幼,包括年轻人在内都应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做好卒中预防。
第二类是无家族史人群。这类人群建议年龄大于40岁并且具有相应危险因素如运动量不足、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肥胖等的人,应定期进行包括颈动脉超声、眼底血管超声摄影、血脂血糖等血液检查在内的脑卒中相关筛查,有条件者可以进行脑血管成像检查等影像学检查。
医生们常说的脑卒中危险因素都具体包括哪些呢?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实际上非常多,目前主要将危险因素分为10类,即“5+3+2”。其中的“5”指五种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或心脏瓣膜疾病、肥胖。“3”指卒中家族史、卒中既往史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既往史。“2”指两种不良的生活习惯,缺少运动和吸烟。
年龄在45岁以上同时具有上述10种危险因素中的3种的人,就可以算作卒中患病高危人群了,这类人的卒中防控与刚才说的普通人群就不一样了,需要进行重点防控。
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时候,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因为广泛开展的科普活动,现在人们对脑卒中的防控意识都增强了,知道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但方法和力度仍需要引起重视,要做到控制到位。以血压为例来说,控制血压第一要注意平稳降压,降压药物最好选用长效的,而且要连续用药,不能间断,防止血压波动;第二要注意降压达标,用药后要监测血压,不能放任不管,降压的具体标准则因人因病而异,需要根据专科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1、F—Face
观察面部两侧是否对称、微笑时口角有无歪斜(自行判断时照镜子)。
2、A—Arm
双臂平举,观察双臂是否能举到平举在同一高度,观察是否出现无力、垂落的情况;
3、S—Speech
试着说一句完整话、背一段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观察能否按逻辑正确表达、有无口齿不清;
4、T—TimeTelephone
若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医院就诊。
医院神经内科
医院神经内科拥有一流技术团队,以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眩晕诊治、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病康复治疗为特色,诊治范围包括脑血管病、眩晕症、头痛、癫痫、意识障碍、器质性精神症状、痴呆、肢体麻木、瘫痪、行走障碍、震颤、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睡眠障碍等。
◆突发脑血栓,医院脑卒中中心2.5小时成功救治◆用精湛医术迎接新生命——医院产科在生命开始的地方把牢安全关◆入户走访暖人心——医院“千人大走访暖心工程”活动全面展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