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6口4人残疾,儿子精神障碍离家出走,

时间:2025/1/9 17:22:57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孩子他爸妈精神都有些问题,我原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孙子身上,没想到孩子8个月大的时候也查出患有脑瘫,一直治疗了十来年。我老伴也有严重的骨质增生,什么活都干不了,还有个小孙女在上学,全家人都指望我一个老婆子了。”今年60岁的李翠仙满心苦涩心酸,她哭着说,儿子儿媳、孙子和老伴,一家总共6口人,4人都患有重病。(图为李翠仙和她的孙子小恒。)

在云南昆明一个小山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翠仙,一直都饱受磨难。李翠仙的儿子从小就有精神问题,她一直为儿子操心。直到儿子30岁时,和一个同样患有精神障碍的姑娘结了婚,李翠仙就从照顾一个人变成了照顾两个人。直到年,儿媳生下了孙子陈永恒,这让本觉得生活没有希望的李翠仙看到了盼头,她开始尽心尽力照顾孙子,期望孩子长大后能有出息。

但命运并没有放过如此艰难的一家人,在小恒8个月大的时候,李翠仙发现孩子不会说话,走路还总是摔跤,腿也有些弯曲,去医院检查后,小恒被诊断为小儿脑瘫、痉挛性偏瘫。听到医生的话,李翠仙只觉得眼前一片黑暗。“脑瘫,还有偏瘫,这可怎么办......”李翠仙像魔怔了一样抱着孙子反复念叨这几句话,伤心绝望让她欲哭无泪。(图为李翠仙陪孙子练习走路。)

“老天爷啊,我们一家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报应到我儿子身上还不够,还要折磨我的孙子,他以后可怎么活啊!”李翠仙的意识慢慢恢复后,她看着怀里对自己笑的孙子,医院走廊的地上嚎啕大哭。但就算李翠仙再难过,也无法改变小恒患病的事实,孙子是她唯一的指望,她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带着孙子尽早开始做康复治疗。

“这病怎么治,孩子他爸这些年也都熬过来了,你别最后人财两空。”观念落后的农村亲戚不理解李翠仙家境已经那么穷了,为什么还要花钱给孙子治这个看起来不会变好的病。“就因为孩子他爸已经没办法好了,我才不能让小恒像他爸爸一样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他现在年龄小,我还能照顾他,等以后我没了,他还能依靠谁?”李翠仙知道自己不可能照顾孙子一辈子,所以她坚定了无论如何都要给孩子治病的决心。

刚开始做康复治疗的时候,李翠仙不放心家中生活无法自理的儿子儿媳,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把饭做好,然后抱着小恒医院。因为李翠仙心疼坐车的钱,所以祖孙俩每天早上披着星辰离开家,在医院做完康复后,晚上又顶着月色回家。就这样奔波了一段时间后,再加上李翠仙每天只在家吃早晚两顿饭,医院免费的白开水充饥,她一下就瘦了十几斤,整个人都脱相了。但即便生活如此艰难,李翠仙也没有想过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小恒的康复治疗在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有了一些进展,他可以发出一点声音,腿也有劲了,可以稳稳地自己站住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他的智力问题越来越凸显,不仅认知方面有障碍,而且听不懂话,李翠仙跟他说什么他都是一副呆愣的表情,让李翠仙看着心疼不已。而令她绝望的是,几年来的康复治疗不仅彻底掏空了家底,还让这个贫穷的家背上了无数外债,在经济的压力,小恒的治疗开始断断续续。

小恒的年纪越来越大,奶奶李翠仙也越来越老,在长期的劳心劳力和缺乏营养下,她照顾小恒的时候开始变得力不从心,总是容易疲累,但看着一点点变好的孙子,李翠仙总是咬牙坚持着。可现实却不肯轻易放过这个苦命的老人,在去年10月,小恒爸爸的精神状态很不好,他在家说要出去干活挣钱后就离开了家,此后便杳无音信。儿子离家走失孙子患病,儿媳浑浑噩噩,老伴生病无法干活,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李翠仙的身上。

家中许多亲戚开始劝说李翠仙带着孙子回家,但内心挣扎过一番后的李翠仙还是决定坚持给小恒做康复治疗。“孩子这些年做康复会说话,会走路了,眼看着他在一点点变好,要是现在放弃了,他这辈子就毁了,小恒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无论如何我都要坚持下去。”没有什么文化,在田间地头操劳了半生的李翠仙因为心爱的孙子,迸发了毕生最大的勇气。医院恳求,看有没有什么工作能让她一边照顾孙子,一边干点零活赚钱。

医院一直大名鼎鼎,医院内很多患者由于没钱、没毅力等种种原因,很多做了几年时间的康复便坚持不下去了,而看着瘦弱贫穷的李翠仙,却带着孙子坚持了数年,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感叹不已。在医院的安排下,医院打扫病房、走廊和厕所的卫生,虽然每个月只有不到块钱的工资,但李翠仙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赚钱机会,因为这为数不多的钱,是全家仅有的收入。

在坚持了数年的康复治疗下,今年已经12岁的小恒不仅可以听懂一些话,精神状态也好多了,呆滞的眼睛有了神采,有时还会陪着奶奶一起打扫卫生,帮她收一下垃圾,递一下扫把。李翠仙看着越来越好的孙子,觉得这些年的辛苦都值得了。但她心里也清楚,孙子如今正是康复的关键时候,他的年龄越来越大,康复的进度越来越慢,如果不能趁热打铁让小恒康复,就没有希望了。

因为李翠仙清楚地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她一直愁得睡不着觉,这些年小恒的康复治疗已经让这个本就贫穷的家债台高筑,许多亲戚也因此对他们避之不及,让她连张口借钱的机会都没有。而她自己靠打扫卫生的微薄收入,在小恒的高昂治疗费面前只是杯水车薪,李翠仙觉得曾经近在咫尺的希望离自己越来越遥远。她无奈地说,只要能让孩子继续康复下去,让她干什么都行。(编辑/苏瑞)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zyzz/1660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