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微循环是一个精密的运行机制,如果某一部分血流不畅,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而血液粘稠就像是在狭窄的小路上,出现很多拥挤的破旧的汽车,随时会出现抛锚等情况,造成堵塞,影响人体微循环。
其实血液粘稠在医学上叫做高粘滞血症,它的成因和人的生活、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在早期,它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但长期以往,它却是血脂异常、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问题的重要诱导因素,更可能进一步演变为脑栓塞、心梗等危险问题。
如何正确理解
高粘滞血症?
高粘滞血症(高粘血症)是一种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症,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聚集成串,丧失应有的间隙和距离,或者血液中红细胞在通过微小毛细血管时的弯曲变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环阻力增大,微循环血流不畅所致。
此状态下容易引起全身各个脏器的供血障碍及缺氧,严重者可诱发血栓样疾病,如心梗、脑梗、肾组织血栓形成。
引起高粘血症的原因
01
细胞浓度过高
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那么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大,由于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减少,固体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了。
02
血液粘度增高
血液中除了红细胞以外,还有许多血浆蛋白,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常与红细胞粘合成网格,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粘度增高。
03
血细胞的聚集性增高
血液中的细胞应该是单个执行功能,而不是积聚在一起的。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时,红细胞和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就会阻塞血管,形成血栓。
03
血脂异常
当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时,可以使血液的自身粘度改变。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粘度稠度更加增高。血粘度的增高,容易诱发冠心病的发生,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高粘滞血症≠血脂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高粘滞血症并不等于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类物质过多,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升高。虽然的确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但只是可能诱因中的一种。换句话说,血脂异常可以引起血液粘稠,但血液粘稠度增高不一定就是血脂升高。
当然了,高血糖、高血脂导致的血液粘稠度增高也要引起重视。一旦胆固醇堆积在血管壁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也易诱发心血管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五个信号
判断高粘滞血症
如果血液黏稠度增高,说明你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备军”。若不重视,容易形成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堵塞血管。
虽然高粘滞血症的临床症状不太典型,但我们还是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休息了一整夜,应该是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的。但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乎乎的,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晚餐过后,反而精神状态最好,浑身是劲没处使。
蹲下呼吸困难气短
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普遍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会有胸闷气短的症状。
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血液循环供血不足,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换,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呼吸困难的现象。
午饭后犯困
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休息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
休息过后,精神状态会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液循环加速,而血黏度高的人容易出现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困倦。
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这是因为血黏度高时,血液流通不顺畅,一些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供给视神经,使视觉神经和视网膜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这个情况在老年人身上比较普遍。
嘴唇发紫
当感觉自己的嘴唇发紫,一定要引起重视,血液粘稠并伴有红细胞增多的人,嘴唇通常会发紫,而且稍微干点活就会很累。
高粘滞血症
如何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坚持锻炼、调节饮食、营养补充等方式避免血液黏稠,养护血管健康。
适量运动
不管是爬山还是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都可以很有效地促进脂代谢。
另外,运动还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建议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
多喝水
夜间人体消化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早上醒来时体内水分就会很匮乏。
平常适当地增加饮水量(尤其是温开水)有助于稀释血液粘稠度,促进人体微循环。可在早起睡前、三餐前和饭后半小时补充水分。
少吃动物肝脏及甜食
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会加重血液粘稠度。日常饮食要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应少吃这些高脂类食物及甜食,烹饪时用植物油代替猪油,多吃蔬菜水果、大豆及大豆制品、杂粮等。
适当补充营养品
日常中,除了注意饮食均衡之外,还可以适当补充营养品来帮助避免血液粘稠,改善微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工作压力大、三餐不定时的人群以及一些有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
纳豆中的纳豆激酶具有分解胆固醇、调节血脂的作用;而纳豆菌可以吞噬葡萄糖和粘物质,非常有助于血糖的稳定。所以,建议血液粘稠的人适当补充纳豆激酶,以降低血脂、稳定血糖,改善血液粘稠度。
此外,药理学研究表明,水蛭素具有抗凝、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适当补充水蛭素也能帮助我们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
猜你想看
如何防范中国式“饮食杀手”,吃出健康?痛风反复发作,疼痛难忍?教你从生活干预,远离痛风!这些养护血管的谣言你听过几个?什么才是正确的养护方式?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姜黄素如何帮助抵御?糖尿病并发症很可怕!水蛭素如何帮助化险为夷?什么是“自由基”?为什么我们需要清除它?反反复复,疼痛难忍!溃疡性结肠炎有多凶猛?心梗救治日丨天冷要关“心”,教你分清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一到秋冬就莫名伤感?需警惕季节性情绪障碍!人体还有“第二心脏”?如何养护对健康至关重要!图文来源:网络
责编:小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