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精神障碍治好了为什么还需要做康复训

时间:2020-2-27 10:20:15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多数精神疾病都需要长期的服药来治疗,即使需要心理治疗,也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且往往在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患者做一定的技能训练,也就是康复治疗。

一些患者由于察觉自己症状缓解、消失,就觉得可以了,自行停药或者不继续进行康复训练,这是错误的。

精神类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治愈并不以症状消失为标准,那么,精神障碍治好了为什么还需要做康复训练呢?康复过程中病人出现一些情况如无故害怕应该怎么办?

精神障碍为何需要康复治疗?

临床上,患者经过一定的治疗,症状缓解、消失后,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好了,自行减药或者停药,容易造成复发。复发次数多了,病情就容易变的顽固,从而转化为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治疗的难度会增加。

精神类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治愈并不以症状消失为标准,在症状消失后,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达到治疗的巩固、降低复发的可能性的目的,并促进患者生活技能的恢复。

因此,往往需要在症状消失后,仍然继续治疗,这就是精神障碍的康复训练。

患者突然害怕怎么办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突然对于之前自己不害怕的东西变得害怕,便是其中一种,对于此,也是有办法进行矫正和训练的,又叫做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简单来说,就是患者害怕什么,就让患者去暴露其中,逐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以达到战胜的目的。

精神病康复的七大标准

精神病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疾病,因为其复发率较高,要判断疾病是否彻底痊愈,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1、充分了解自己。患者对自己的能力能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对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能积极完成。

2、生活目标切合实际。患者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生活目标,而不是表现出不切实际的妄想或者产生对生活极度悲观的想法。

3、能接触外界环境。患者表现为乐于接触外界的环境,不表现出抵制或者带有不良情绪接触,在接触外界环境中,不但能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而且还可以根据环境的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更好的适应环境。

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患者能表现出积极的心态,乐于和周围人交流,并且以一种正常的方式交往,不再对周围人怀有敌意或猜忌。

5、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和周围人交流时或者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于容易引起情绪反应的人或事物,不再过分表现为喜或悲。

6、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环境的驱使下,患者开始慢慢的学习新的东西,学会不断充实自己。

7、表现出兴趣爱好。患者由对事物的无动于衷表现为热爱或者其他反应,或者把自己的爱好充分地发挥出来。

注意:精神病的病人治愈后,可以参加工作,但不宜担任需要作出紧急反应的工作,如驾驶员等。也不宜担任需作出重大决断的工作。

*以上图文转自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zl/1108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