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与印度的总人口已超过26亿,且老龄化不断加剧。针对这一人群的精神、神经及物质使用障碍患病率开展调查,对于循证为基础的决策制定至关重要。
对此,研究者AmandaJBaxter等对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确定-年中国及印度常见精神、神经及物质使用障碍的患病率,研究8月12日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
主要发现针对上述疾病的代表性人群数据较少,平均覆盖中国大陆人口的15%,及印度人口的1%。
(点击可查看大图)
图1中印精神神经及物质使用障碍患病率
(BaxterAJ,etal.)
男性
▲中国及印度男性中,最常见的精神神经及物质使用障碍均为重性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及酒精依赖;
▲重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在中国男性中为2.2%(95%UI1.5-2.8),在印度男性中为3.5%(2.4-4.6);
▲焦虑障碍患病率在中国男性及印度男性中分别为2.0%(1.1-3.2)及1.9%(1.2-2.3);
女性
▲女性中最常见的为焦虑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及心境恶劣;
▲重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在中国女性中为3.3%(2.3-4.1),在印度女性中为4.7%(3.3-6.2);
▲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在中国女性中为3.3%(1.6-5.3),在印度女性中为4.1%(3.3-5.0);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在中国比印度更常见(0.5%,0.4-0.5;0.2%,0.2-0.2)。
研究背景该系统分析数据来源于GBD中国及印度截至年12月31日发表的精神、神经及物质使用障碍患病率。研究人员采用调整人口覆盖(APC)方法对年龄、性别及人口规模进行了调整,并利用贝叶斯meta回归分析器DisMod-MR2.0建立了疾病流行率模型。结果以患病率估计值及95%不确定性区间(95%UI)表示。
讨论根据现有数据,抑郁症及焦虑在中国与印度较为普遍,与其他金砖国家(俄罗斯、巴西、南非)的精神、神经及物质使用障碍患病率相似。
鉴于上述国家人口及地理规模可观,大规模公共卫生数据的采集是很困难的。有代表性的患病率数据约覆盖15%中国人口及1%印度人口,因此得出的患病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分析发现中国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略高于印度,但可能与研究方法有关。例如,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不同于其他神经或物质使用障碍,通常需要在初步筛查后由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因此筛选工具的灵敏度可影响患病率的估计,特别是当患病率本身即较低时。
分析发现,-年这23年间,印度及中国的整体精神、神经及物质使用障碍的疾病负担均经历了大幅度增长,分别为44%及19%,印度增长幅度更大与人口增长更多有关。此外,发病年龄较低的疾病(如物质使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方面,中国较印度增长显著更低或呈负增长。
两国间精神障碍发病率的差异可能与两个人群的人口结构变化不同有关。-年,中国老龄化速度明显高于印度,中位年龄增长了54%(24岁→37岁),而印度中位年龄仅增长了24%(21→26岁)。此外,两国的老年痴呆病例均增加了两倍以上,凸显了扩大老年痴呆医疗管理的迫切需求。
社会环境也起到了作用,这种影响在物质使用障碍上尤为突出。例如在中国,饮酒被认为是传达尊重或建立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国的酒精使用障碍患病模式与其他国家并不相同。近期,中国的反腐运动禁止在政府宴席上提供酒精饮料,未来应研究这一举措是否会对酒精依赖的患病率造成影响。
文献索引:BaxterAJ,etal.Prevalenceofmental,neurological,andsubstanceusedisordersinChinaandIndia:asystematicanalysis.TheLancetPsychiatry.PublishedOnline:12August.DOI:白癜风怎么诊断治疗症狀最好北京哪里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