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施慎逊
8月31日,司法精神病会议在美丽的圣爵菲斯大酒店国际厅召开,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施慎逊教授致开幕辞,他对参会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精神病司法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涉及到医学问题、社会问题和司法问题,他希望通过本次精神病司法鉴定年会的召开推动我国精神司法鉴定领域的发展和提高。
本次会议安排有专题讲座、大会论文交流和典型案例论坛,邀请成瘾与司法两个领域内的多名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和讨论。在专题讲座环节,医院李静教授分享的主题为“合成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她从合成毒品(ATS)流行趋势、药理特性及毒性机理、滥用的临床特征和ATS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四方面进行阐述。李静教授指出全球范围ATS滥用逐年增高,新精神活性物质年年翻新,不同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的程度有很大差别。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郝伟教授探讨物质相关障碍的分类与共病的诊断,物质成瘾的临床表现具有复杂性:一种成瘾物质在使用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不同成瘾物质的临床表现可能类似,多药滥用与精神障碍的共病率高,加重了复杂性。他建议采用DSM-5分类系统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精神科法律与伦理专委会与成瘾医学专委会联合形成专家共识,以规范、指导相关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赵敏教授分析“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相关障碍临床诊断思维与程序”,指出临床诊断的困难与挑战,患者隐瞒药物滥用史,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症状变异性大,可模拟各种精神症状;同一物质具有不同临床症状,不同物质具有相似临床症状;与使用物质、使用时间、不同阶段有关;精神活性物质与精神障碍关系复杂;精神活性物质可增加或诱发精神疾病;共病的普遍性,增加诊断复杂性。她提出物质使用相关障碍诊断思路为病因诊断与症状相结合诊断,步骤为全面评估确定症状,诊断分析,诊断假设,鉴别确立诊断,随访验证诊断。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蔡伟雄教授分享的主题为“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针对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责任能力评定存在争议的问题,他认为,要认识到他是“精神病人”,也要注意行为的自陷性,认定时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要区分其中的一些特殊情形,如医源性成瘾,被胁迫使用等。吸毒应比醉酒承受更多的道德谴责,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由于入罪不能类推,按“举轻明重”原则援引对醉酒者规定来界定吸毒者有悖法理,无论作出何种规定,均应建立在较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前提下。
医院王高华教授从医学大数据与患者隐私权进行分享,他指出了医疗隐私泄露的风险和医疗隐私保护的困难,需要提升技术手段,在不影响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下,对信息进行匿名保护,平衡个体权利与群体权利;医院唐宏宇教授从自由、决定与责任的角度进行探讨,他指出自由意识的完全异化属于突破心灵界限的精神错乱状态,其导致精神和行为被“绝对的决定”,因此是免责的前提;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王小平教授对精神障碍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包括鉴定访谈前的指导语、被鉴定的受评能力,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精神障碍发病期的责任能力评定等。
精彩的讲座内容吸引广大参会者的聆听,出现了爆满的局面,甚至连过道都坐满了人。通过这次学术交流,国内在成瘾和司法领域有所研究的权威专家共聚一堂,同行之间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不仅让在场参会者开阔了思路,也学习到了司法精神病鉴定有关的理论、法律法规和技术,同时还促进司法精神病鉴定领域进一步的发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