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有研究显示,严重精神障碍(SMI)患者及人格障碍(PD),特别是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患者,发生暴力事件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
对于情绪激烈的精神障碍患者,政府或医疗机构经常会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以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风险,多数是从其他人群(如罪犯)中借鉴而来的。为了全面评估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在SMI及PD人群中的有效性,RamplingJ等对5个数据库及7个期刊中、-年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表于年4月的《EuropeanPsychiatry》上。
分析共纳入23项心理及行为干预研究,其中包含7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受试为患精神障碍且有暴力史人群,包括住院、门诊患者及监狱中的精神病罪犯(MDOs)。SMI定义为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或双相障碍。纳入标准包括:首次诊断为SMI和/或PD、有暴力或攻击史、成年、接受某种非药物干预手段等。排除标准包括:智力残疾、性侵犯罪犯、非完整病例。
结果
药物治疗显然可有效减少精神病患者及MDOs的暴力行为,但药物治疗存在不依从或无应答的可能,个体的异质性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故非药物干预也普遍应用于有/无精神障碍的罪犯中,但数据表明其对SMI人群的效果微弱。近期一项系统回顾提供了微弱证据,表明认知行为疗法(CBT)可减少有暴力行为史的精神病人群的攻击行为,但该项研究并不针对于SMI人群,且只北京白癜风哪家好河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