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阿姨们聊天的时候,有的阿姨说:晚上总是睡不好,睡着一两个小时就醒一次,等到天快亮的时候就再也睡不着了。越是担心越睡不好,现在只能依靠药物来帮助入睡了。
那么,什么是睡眠呢?人的睡眠,并不是从头到尾都处于一个状态中,而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入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一般都是躺在床上,呼吸变慢,让浑身的肌肉以及神经系统慢慢地放松下来,逐渐进入到睡眠状态。
第二个阶段,浅睡阶段。这是肌肉更加放松了。虽然睡眠状态还很浅,但已经不像第一阶段那样轻易就能够被唤醒。
第三阶段,深睡阶段。肌肉完全松弛下来,感知能力也进一步降低,已经不那么容易被唤醒了。
第四个阶段,延续深度睡眠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我睡实了”、“睡深了”的阶段。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这个阶段,那些睡眠质量很不好的老人,可能只会在第一二个阶段徘徊。
这四个阶段合称一个睡眠周期。在一个晚上的睡眠中,人们会多次经历这样的睡眠周期。
在了解了睡眠之后,什么是失眠呢?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而导致睡眠不足。一般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着易惊醒、早睡、醒后无法入睡等。长期失眠还会导致体倦乏力、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心慌胸闷、急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中老年人失眠类型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神经质性失眠。具有神经质性格的人,往往有很强的自省能力,对自身的感受非常 第二种,精神过劳性失眠。通常患有过劳性失眠的人,都是平时生活忙碌,通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由于精神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放松,于是很容易出现入睡困难、易惊醒,甚至通宵不眠的状况。一部分老人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热闹,一天安排的满满的。到了晚上身体十分疲惫,精神上却依然亢奋。白天适当消耗体力有助于夜间入睡,但是,老年人不比年轻人,神经系统的“弹性”相对较差,从放松到兴奋需要的时间长,从兴奋到放松所需要的时间也同样比年轻人长。而且对老年人来说,一个晚上没睡好,接下来好几个晚上都不容易恢复原有作息节律。因此,精神过劳性失眠的老人应注意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不要一味追求玩乐,应注意张弛有度。
第三种,病因性和药物性失眠。这类失眠在老年人中相当普遍。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老人们通常会有这样那样的慢性病困扰,临床证明,常见的高血压、动脉硬化颈椎病都有可能引起老年人的睡眠出现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醒来之后很难再入睡。
除了上面的三种失眠类型之外,环境的突然变化、睡眠节律紊乱,饮食不规律、消化不好、食用太多的高蛋白食物、饮酒喝茶等情况都会造成老年人失眠。一般来说,由于外界因素所导致的睡眠障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规律调整、药物调整、环境调整之后,会有明显的缓解。
正确的认识失眠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人人都会遇到。而且对于老人来说,每晚四五个小时的睡眠就可以满足生理需要。只要白天不感觉疲惫不适,心境平和舒缓,就说明这种“失眠”没给自己造成“障碍”。所以,不必过分在意睡眠时长,只要自己感到轻松自在,偶有失眠也能很快恢复正常。
而对于那些有“心结”的老人就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师了。有经验的咨询师会很快帮助老人找到症结所在,通过一系列的放松治疗以及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助老人调整情绪、加强信心,从而使其不再受到失眠的困扰。也可以从咨询师那里学习一些简单的自我放松技巧,平时在家自己进行练习,比如聆听一些放松的音乐等。
如果出现了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况,千万不要赖在床上,不要觉得只要“努力”就能睡着。事实上,越是让自己在床上待着,就会越觉得焦虑,担心第二天白天精力不足,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承受的住等。这些焦虑会使我们的大脑更加兴奋,也就更难进入睡眠状态。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不妨先起床,做些其他的事分散下精力,比如看书、看电影等。直到感觉自己困了,再重新躺到床上去。
白殿疯初期图片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