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问题躯体化

时间:2017-9-4 14:08:00 来源:器质性精神障碍

十八

身心病

探索心理问题躯体化的秘密

躯体化首先是一种生理的症状,但是使用医学的手段又不能找到病理原因。比如腹痛,有的小孩一要上学就腹痛,这个疼痛是不是装的,是真实的在疼痛。如果不上学了,这个症状就消失了。躯体化就是指这种有心理原因引起的生理现象。

医院调查数据显示:在内科病人中,有近50%以上的人实际是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问题,这些人中有些根本就没有躯体疾病,有些虽然的确是有躯体疾病,但是这躯体疾病也是消极情绪引起的所谓“身心疾病”,如果情绪问题解决了,这些疾病就很容易治愈甚至可以不药而愈。

精神分析学说把躯体化的形成看作是一种潜意识过程,借此一个人将自己的内心矛盾或冲突转换成内脏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从而摆脱自我的困境。如用躯体化症状置换内心不愉快的心情,减轻由某种原因造成的自罪感,而达某种想法和情绪等,所以病人用躯体化症状是为了达到压制潜意识的心理目的。

心理学家朱建军说,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西方人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比中国人更直接。他们如果有心理问题,比较愿意直接对心理医生说:“我情绪不好。”但是中国人很多时候会把不良情绪转变成躯体的不适,更愿意表达躯体上的不舒服。

一个人一旦表达对别人的不满,便失去自己好人的形象。于是人们努力压制自己各种“不良情绪”,塑造自己的好人形象,因为一切“和为贵”,所以中国有很多女性当中所谓的传统的“贤妻良母”和男性眼中的“老好人”。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和人之间总会发生一些冲突,即使是相亲相爱的人也是一样。如果是健康的文化,应当允许人们表达这些冲突,表达对他人的不满。消除这种负性情绪,人们才能健康的和睦貌合神离的相处。若不积极的对这种负性情绪进行处理,不但无法达到真正的“和”,反而会形成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问题长期无法解决,负性情绪长久压抑,中国人便找到了“得病”这个心理防御机制,做着这种消极的反抗。中国文化不允许不满,不允许生气,但没有不允许生病,生病是可以理所当然的。

婉儿推荐给大家的一本易懂又有深度的心理学书籍~

武志红老师的《身体知道答案》。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身心直接相互影响的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到图书馆心理中心,找专业的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涓尰鐧界櫆椋?
杩禌鑳歌吅鑲借偁婧剁墖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cqm.com/jbzl/889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