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包括慢性、早期病程和首发患者。这在描述睡眠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之间关系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兴趣。脑电图记录可以客观地评估睡眠特征。传统上,脑电图研究侧重于睡眠结构,包括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最近,许多研究调查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照受试者相比的睡眠特异性节律变化,包括脑电波振荡,如睡眠纺锤波和慢波。本文从睡眠障碍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入手,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研究介绍了在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疾病中显示睡眠结构和睡眠振荡节律异常的研究,并强调了近期在早期病程和首发精神分裂症中显示睡眠纺锤波和慢波缺陷的研究。接下来研究说明了这些睡眠异常如何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相关,并指出了潜在的丘脑皮层回路、Ca2+通道活性和GABA-谷氨酸神经传递的功能障碍。最后研究讨论了进一步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改变所需的后续步骤,包括研究不同精神病谱系中的睡眠异常,并建立其与昼夜节律紊乱的关系,这反过来将有助于发展新型睡眠干预治疗。最新技术
一精神分裂症的睡眠障碍: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升高。睡眠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经历密切相关。患者叙述强调了睡眠困难和精神病症状之间的双向关系,即患者的睡眠可因其精神病经历而中断,同时睡眠问题可导致患者精神病症状的发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睡眠障碍也与不良临床转归相关。在首发精神病样本中,发现失眠与评估的所有生活质量领域的较差转归相关。在另一项包括住院和门诊受试者的研究中,失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意念、终生自杀企图和更大的精神病理学相关,因此推测失眠是这些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的风险因素。最近的证据表明,睡眠障碍也可能先于精神病症状的发作和持续。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高危个体中,睡眠障碍不仅与精神病症状同时发生,而且也可诱发或加重这些症状。二精神分裂症的睡眠结构异常:主要发现和主要局限性
Caldwell等人的研究表明,与对照受试者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慢波睡眠减少。随访研究证实并将这些发现扩展到慢性和早发精神分裂症,同时也证实了约40%~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慢波睡眠缺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速眼动异常(快速眼动时间的增加和减少),以及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减少。但睡眠结构参数的异常不能提供精神分裂症患者潜在神经元功能障碍的直接信息。三慢性、早期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特异性节律的改变
为了更好地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最近越来越多的脑电图研究集中于研究与对照受试者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期间的自发脑活动,包括睡眠特异性脑电节律,如睡眠纺锤波和慢波。与对照受试者相比,大量的睡眠脑电图研究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睡眠-纺锤体参数的缺陷,包括振幅、持续时间和密度。纺锤体密度降低是最常报告的损害。另有研究表明,纺锤波可能在精神障碍中的改变更具特异性。与纺锤波一样,慢波是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发生的主要振荡节律,慢波改变可能反映了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增加。研究也表明,纺锤体和慢波异常存在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阶段。四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和临床症状相关的睡眠-振荡缺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纺锤体和慢波异常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和认知障碍相关。研究组发现,纺锤体振幅和密度降低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强度、首发精神病患者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特征,是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最佳预测指标之一。研究曾报道,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纺锤体密度降低与工作记忆表现较差相关。由于睡眠振荡受到GABA能神经传递调节,而睡眠振荡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认知缺陷相关,计算机模拟实验可用于进一步描述这些关系。五精神分裂症睡眠振荡改变的神经和分子机制
丘脑皮层回路异常、Ca2+通道活性失调以及GABA和谷氨酸神经传递改变是精神分裂症纺锤体和慢波损伤的基础。后续步骤对精神分裂症制定以睡眠为基础的治疗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睡眠障碍普遍存在,并与临床和认知障碍越发相关。因此,改善睡眠变化对这些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潜力。对精神病患者和对照人群睡眠障碍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是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CBT-I联合了行为、认知和教育因素,是一种有效、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疗法,它被认为是治疗失眠的黄金标准。除了CBT-I,还有其他方法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最近一项双盲交叉研究调查了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埃佐匹克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受试者的睡眠纺锤波和记忆的影响,发现该药物可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纺锤波数量和密度较基线水平增加。因此,未来的工作应该进一步研究苯二氮卓类药物和其他催眠药物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纺锤波缺陷和相关认知障碍的能力。除药物干预外,无创脑刺激正在成为增强睡眠和改善睡眠障碍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脑刺激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慢波睡眠,即以慢波为特征的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它被认为在睡眠的恢复和记忆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未来的研究需比较心理(即CBT-I)、药物和脑刺激干预的睡眠增强效应,以及探索联合这些干预的累积效应,并建立改善睡眠对精神病患者临床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最终,这项工作将有助于为精神分裂症和相关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开发新的以睡眠为基础的治疗方法。FerrarelliF.SleepAbnormalitiesinSchizophrenia:StateoftheArtandNextSteps.AmJPsychiatry.Mar17:appiajp.
内容仅供医药专业人士参考,具体内容以文献原文为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