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队伍中,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护理管理者——护士长,也有护理教育者——护理教师,还有坚守临床护理,默默奉献,不经意间进入护理前辈角色的老师们,他们像根深、花浓的百合,因为日久越发的艳丽,因为历经岁月,越发的浓香!今天我们来认识以下三位老师,他们在后辈护理人的眼里是这样的:
王巍老师:
她有着温暖的笑容,爽朗的笑声。她以远见卓识赢人,以高风亮节服人,以热忱真诚感染人,以关爱体贴感动人,以诚挚悉心体贴人。她曾东渡日本留学,以前瞻性的目光和不断创新的雄才伟略使精神卫生中心护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在护理工作上,王巍护士长提出“3H”服务理念。即用心(heart)、用脑(head)、用手(hand)。她常常说,“每一个精神病患,都有一颗受伤的心灵。身体上的痛楚可以用药物治疗,而心理上的创伤,只有倾注更多的爱才能抚慰,要用心陪伴每一位患者。”30余年来,她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医院在省内率先开设护理门诊,王巍护士长就开始出诊精神卫生科护理门诊。为病人提供康复、用药、家庭护理等指导,为患者家属解决了出院后如何护理病人的难题,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对病人关爱延伸到出院后,无缝隙衔接使精神卫生科真正成了精神障碍患者心灵的家园,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属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王巍护士长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让家属颠覆了传统的对护士的认知,尊重护士的劳动,理解护士的工作。
身边的护士也在潜移默化中以她为榜样,她激励着整个护理团队不断学习,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优化服务内涵,她带领的团队也多次获得院级先进集体等荣誉。作为领导,她关心每一位护士的成长,激励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进取,懈怠时她鞭策他们,骄傲时她警示他们,工作中有烦恼时她开导他们。她循循善诱,像慈祥的母亲,又如邻家的大姐,更是严厉的导师。
牛素英老师(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虽是一句简单的诗词,但描绘出了她对自己事业的奉献。
她,一直坚守在护理一线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在护理工作之外还担任着学校教学、医院的带教工作,兢兢业业,一坚持就是33年。
从年以来一直承担《精神科护理学》理论教学,具有丰富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经验。在带教工作中一丝不苟,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面对学生的困惑能够结合临床工作经验给与讲解,在护理工作中她更是以和蔼态度面对患者,给患者亲切的感觉,对每一位患者都能细心、耐心对待。
对于自己她更是要求严格,业余时间她不断学习,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2部,荣获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多次荣获先进个人、星级护士、优秀护理总带教等称号。
刘春梅老师(左):
调入精神卫生科是在年,起初来到这里工作,她的内心充满了陌生和恐惧,不知道怎样去和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交流,甚至不敢独自走进病房。但是当时科室工作人员紧缺,需要所有护理人员即刻进入一线工作。她便自学精神卫生科的护理知识,与同事交流护理经验,参加各种有关精神科的培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她开始主动去接触科里的患者,走近他们的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成长为科室的骨干力量。
她与精神卫生科共同成长,对科室的感情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青春奉献给自己的职业,竭尽全力的工作,给患者最好的照护是她一直以来的坚守。做一名对得起患者的好护士,回首自己33年的职业生涯,她,无怨无悔!
您们一路给予,一路奉献,
时至深春,著花无限;
愿您们健康美丽,归来仍是年少情怀!
审核|王学义、张振兰
内容|精卫临床科室年轻护理人
编辑|张天红